电影布光
问个问题:我们拍电影什么时候需要光呢?如果你回答在夜晚或者室内时需要光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正确回答是:什么时候都需要,没有光只能拍黑夜里乌鸦在飞了。 我们一讲电影打光,大家第一个反应多半是一堆堆灯具,一条条电缆。看着电影拍摄现场立着大大小小的灯和各式各样,一定觉得打灯这个事情非同小可,要不国内影视圈怎么会称呼负责照明的同志叫“灯爷”呢?架子够大的,导演还没资格叫“导爷”,一个管灯的怎么辈分这么高?这节开始我们聊聊灯光,看它到底有多神秘。
光有两种,一种是自然光,一种是人工光。大家玩摄影,大部分人都是使用自然光。如果你用闪光灯,那就是人工光。照相馆里的灯也是人工光。你拍美女用过反光板吗?反光板的光其实也是一种人工光,只是这种人工光是利用自然光创造出来的。
拍电影跟照相有很相似的地方,它们既使用自然光也使用人工光(不要认为拍电影只使用人工光)。我们讲灯光主要讲讲人工光,人工光既包括了用灯具打出来的光,也包括利用发光板等装置“改造”自然光而获得的光。如果开头那个问题问,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人工光,你回答夜晚和室内就基本没错了。在《理解摄像机》里讲过胶片和摄像机的感光特性,由于摄像机不像我们人眼,我们人眼在比较暗的地方可以看得见物体,而摄像机不行,因此我们必须把物体照亮,摄像机才能看见。因此在很多情况下,要使用人工光照明,才能拍出比较好的画面效果。
我们先介绍一下光的特性。无论是自然界的光还是人工光,它们都具体一些相同的特性,我们甚至可以认为,人工光其实就是对自然光的模仿。光有四个基本特性:
1、强弱。就是光有多亮,中午太阳光就比黄昏太阳光亮,500瓦灯泡就比100瓦灯泡亮。
2、软硬。就是光的指向性高还是低,或者说直射光还是漫射光。晴天的太阳光能把物体照出很清晰的影子,而阴天的太阳光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影子,这是因为晴天的阳光是直射光,阴天的阳光经云层阻挡而变成了漫射光,我们说晴天的光比阴天的光硬。一根蜡烛能照出物体影子,蜡烛放进灯笼里,灯笼照出的影子就不明显了。因为灯笼的布料把蜡烛光的直射光变成了漫射光,或者说灯笼把蜡烛的光变软了。
3、冷暖。就是光是偏暖调(红色)还是偏冷调(蓝色),或者说光的色温低还是高(越偏红色温越低,越偏蓝色温越高)。黄昏的太阳光比中午的太阳光暖,白炽灯比荧光灯暖。
4、角度。就是光发散的方向,从上往下照,从下往上照,平着照,从外往里照,从里往外照。
我们来看几个电影画面,看看它们用了什么的光。下面两个画面都是室外白天,它们都很清晰,色彩也很好,说明光的强度是差不多的。左边的画面中人物的影子很明显,而右边的画面基本上没有影子,这说明左边的光比右边的硬,因为左边是晴朗的中午,右边是一个阴天。
下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室内场景。左边明显是表现夜晚,光是冷调的(色温高),整个画面偏蓝,连那根香烟都变成蓝色的了;光不是很强,同时比较硬,一半脸是亮的另一半脸基本全黑。右边画面是一个餐厅,人物和背景都很清晰,说明光很亮;从面部的阴影看,光比较柔和,不太硬;整个画面的色调偏暖(色温低)。
下面这两个画面都是人物特写。左边的光从下往上打,不算太硬,鼻子上的阴影仍可以看到细节。这种自下而上的光常被用来表现坏人,在老的革命电影里经常见到,由于太程式化,现在不多见了。右边是自上而下的光,比较硬,眼睛的细节几乎看不见了;为了能表现眼睛的目光,正前方打了一个比较弱的灯,虽不能照亮阴影里的细节,但眼睛里多了一个“眼神光”,演员的神态就被加强了。
光除了能照亮场景,同时也能营造不用的视觉感受。我们知道了光的基本特性,就可以用这些基本特性为我们的画面服务。光的特性就这么几个,打灯无非就是把这些特性来来回回地用,你试着找些电影画面来分析一下,你会发现每部电影打的光其实都差不多.
作者:邓东